悲乎,这个知名的寺院现在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啊?!
邻居家的猫死了,她想埋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刚好城郊外有座知名的寺院,她想让众生埋在寺院旁,便喊我陪她一起去。因为寺院远离城区,位置有点偏,虽然还在疫情期,但寺庙是半开放的。 我们赶到城外山下,寺院映于眼帘。一路上黄墙古瓦,层层叠叠的佛殿依山而筑,建造得雄伟壮丽。 终于走到了客堂的门...
邻居家的猫死了,她想埋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刚好城郊外有座知名的寺院,她想让众生埋在寺院旁,便喊我陪她一起去。因为寺院远离城区,位置有点偏,虽然还在疫情期,但寺庙是半开放的。 我们赶到城外山下,寺院映于眼帘。一路上黄墙古瓦,层层叠叠的佛殿依山而筑,建造得雄伟壮丽。 终于走到了客堂的门...
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公案故事吧。 有一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有一天小妾想到寺庙里去烧香祈福,老爷便陪着她一起出门。到了寺庙里,这庄园老爷猛然瞥见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很是纳闷,便问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是怎么回事,小和尚告诉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寓意故事,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从前,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像和一口大钟。 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像只需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阿王诺布帕母在《入法门论》中说“【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可见忍辱之法于一切法中最大最高,是直取菩提,成为正觉之无上捷径之自身妙宝也。” 阿底峡尊者为了修忍辱,他到西藏弘法的时候,因为当时他是全印度的高僧,所以他到西藏时,全西藏人对他非常尊敬,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宋哲宗元祐五年十月十五日,被誉为“义虎”的德普禅师对其弟子们说:“年长有德的高僧圆寂时,禅宗寺院都会设坛祭祀,我认为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人死后是否能享受到这些祭品又有谁会知道呢?我如果死了,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好吧,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弟子们以为禅师在开玩笑,因而便也开...
有这样一个公案:释迦世尊住世时,有一位老人,他有五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养他,他心怀愤恨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去当乞丐。有一天,他很荣幸遇到佛陀,就请教佛陀怎样才能改变当下这可怜的现状?佛陀问他懂得感恩吗?他说不懂,佛陀又问他懂得感恩自己的拐杖吗?这回说懂了,佛陀就建议他每天都感恩自...
我们当地有一种风俗习惯,如果家里老人去世了,一年都不许串门,如果去了别人家的话,就会给别人带来晦气。 事由 一个周六的晚上,玲和我们几个人都打算到萍家去闻法共修。玲的父亲去世已经过一百天了,她还是有点担心萍介意这件事,就在电话里征求了一下萍的意见。“我不太明白,婆婆在我家,怕老人...
“菩提心”三个字,在佛书中经常看到,在某些“讲座”中也经常听到,差不多每个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发菩提心。那么,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要如何去落实?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佛弟子并没有认真思考。 有段时间我经常去一个寺院,该寺院的住持生活节俭,平时穿着破旧的袈裟,这在当地同类寺院的住持中比较少见...
南无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开悟证道,宣说法义从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共四十九年。其中就有这样一则公案: 有一天南无释迦牟尼佛率领众弟子在外弘化途中,佛陀要求阿难尊者为同行的比丘们交流法义。 于是,阿难尊者为大家宣说精进的重要性,赞叹精进的功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此句名言出自宋朝朱熹的《偶成》,这是朱熹用深切的感悟来劝诫人们:少年很容易变老,学东西也很难学成,一点点时光都不可以浪费。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应珍惜当下的宝贵时光,切莫让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