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沉迷在“甜蜜的陷阱”里?
生活中,一旦遇到危难、重疾、不顺等,用常规方法又难以解决的情形时,往往众生就会寄于烧香、拜佛、求保佑,希望借由佛菩萨的加持来渡过难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然而,一当渡过难关后,往往又失去了觉苦的动力,对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也全然抛之脑后,继续沉溺于为求利的忙碌之中,...
生活中,一旦遇到危难、重疾、不顺等,用常规方法又难以解决的情形时,往往众生就会寄于烧香、拜佛、求保佑,希望借由佛菩萨的加持来渡过难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然而,一当渡过难关后,往往又失去了觉苦的动力,对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也全然抛之脑后,继续沉溺于为求利的忙碌之中,...
前段时间,在佛教群里传播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度”。这篇文章的账号竟然还挂着某某寺,阅读量达到 238 万!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我深深体会到了末法时期的悲哀。《佛与魔的对话》中,魔王波旬对释迦世尊说:“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
《五灯会元》中有一则公案,说的是唐代高僧惟俨禅师(别号药山)曾指着山上枯荣二树,问弟子:“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 弟子道吾回答:“荣的好。” 另一弟子云岩回答:“枯的好。” 正好有个小沙弥走过来,小沙弥答曰:“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 万物枯荣有其规律,鲜花不会因为人们的喜...
现在很多人凡事急于求成,而现实是,太想赢的人往往会输,因为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很难实现目标。 有一个学佛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随老和尚修行。有一天他问老和尚:“师父,您看以我的资质要多久可以开悟?”老和尚回答他:“十年就可以了”;小和尚又问:“要十年这么久吗?那么如果我加倍苦修是...
曾几何时,在寺庙和出家师恭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时,当读到“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
师姐每周都会邀请我们几个同修去家里闻听佛陀师父的法音。闻法音的坛场布置得极尽舒适,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蒲团柔软,檀香阵阵。师姐请的法音有很多盘,我们在这里恭闻当今住世的佛陀说法。大家盘坐在坛场,恭敬地聆听,振聋发聩的经论如醍醐灌顶,常能给我们拨开迷雾,解开生活和修行中的各种困惑。...
如果没有开顶,弟子百万也是凡夫一个! 现在很多人乃至有些名人,非常迷信和崇拜那些名气大、弟子多的法王、活佛、堪布、法师,总以为他们必定是了不起的圣者,于是,五体投地的拜他们为师,尽心供养,挤时间去亲近,哪怕历经艰苦的路程,也要见自己的师父一面,把自己的慧命全部寄托在了这些师父身上...
“是子宫癌晚期”。当儿子拿着体检报告,吞吞吐吐的告诉我体检结果时,我只感觉头脑“嗡”的一下,一记晴天霹雳,眼前一片模糊。儿子立即抱住我说“妈,没事的,你一定不会有事的,一定有办法的”。我一下子想到自己所剩日子不多了,是孝顺的儿子、媳妇在安慰我而已。这么多年来我生活无忧、家庭幸福,...
“菩提心”三个字,在佛书中经常看到,在某些“讲座”中也经常听到,差不多每个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发菩提心。那么,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要如何去落实?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佛弟子并没有认真思考。 有段时间我经常去一个寺院,该寺院的住持生活节俭,平时穿着破旧的袈裟,这在当地同类寺院的住持中比较少见...
今天打扫完卫生,我站在门店前又看见了这位老乞丐。 他在这条街已经十多年了,每天来来回回地走好几趟。大约六十多岁,浓眉大眼,五官端庄标致,高高大大的,现在虽然有些驼背但能看得出年轻时应该还是一位很标致的俊男。他每天口中还不时地叨咕着什么,据说之前是个正常人,当过兵,在部队还是个小领...
搜索当前分类